

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专利权“法律战”解读
- 分类:专业文章
- 作者:韦德光
- 来源: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
- 发布时间:2020-02-11 09:4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2020年2月4号,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究发现,名为瑞得西韦(Remdesivir)的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复制感染。合作双方单位在2020年1月21日申请中国发明专利(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 并将通过PCT途径进入全球主要国家。
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专利权“法律战”解读
【概要描述】2020年2月4号,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究发现,名为瑞得西韦(Remdesivir)的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复制感染。合作双方单位在2020年1月21日申请中国发明专利(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 并将通过PCT途径进入全球主要国家。
- 分类:专业文章
- 作者:韦德光
- 来源: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
- 发布时间:2020-02-11 09:41
- 访问量:
2020年2月4号,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究发现,名为瑞得西韦(Remdesivir)的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复制感染。合作双方单位在2020年1月21日申请中国发明专利(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 并将通过PCT途径进入全球主要国家。
在疫情扩大蔓延的严峻时刻,此消息一出,立即成为舆论一大焦点,引发网络热议,一时间关于指责有关方“抢注美国企业专利”“为何不先用于临床救人,而是先发表论文、申报专利?”批评声不绝于耳,有关当事方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本文从法律视角对该事件进行解读分析,试图一探究竟。
要从法律层面准确解读该事件,需要了解瑞德西韦有关背景知识,还需要了解用途专利、《专利合作条约》、专利交叉许可、专利强制许可等有关法律知识点。
一、瑞德西韦——一款被称为“人民的希望”的药物
瑞德西韦(英语:Remdesivir),又译伦地西韦、瑞得西韦,是由美国一家名为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实验性广谱抗病毒药物,研发该药的初衷是为了用来治疗前几年在非洲等地流行的恐怖的埃博拉病毒,研究者发现其也可以有效抑制呼吸道上皮细胞中SARS病毒和MERS病毒的复制。目前药物还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三期临床试验中。近期,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介绍了美国首例确诊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临床表现,瑞德西韦的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时展现出较好的疗效。因Remdesivir谐音与“人民的希望”近似,且被寄予希望可以治疗新冠状病毒,所以也被网友称为“人民的希望”药物。
检索专利显示,2016年9月16日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已经就瑞德西韦这款新药申请发明专利,并且通过《专利合作条约》向中国申请名为“治疗沙粒病毒科和冠状病毒科病毒感染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680066796.8)。专利文件中公开了瑞德西韦的化学公式。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初审、公布、实审以及授权5个阶段,目前该专利还在实质审查阶段。
近期,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究发现瑞德西韦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并于2020年1月21日申请中国发明专利(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事件由此引发。
二、药物用途专利——专利谈判的重要筹码
美国企业已经就瑞德西韦申请发明专利,为何武汉病毒研究所还可以申请专利?
根据《专利法》第二条规定,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类型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指 “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从大的分类上说, 发明专利则包括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
药物发明专利可分为:产品专利、方法专利和用途专利。药物用途专利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方法专利。医学药品领域中产品专利通常价值最高,申请药品产品专利需要披露一种已知的制备方法和一种已知的用途证明发明的实用性。如果药品本身已知, 但发明人发现新的制备方法,可以据此申请生产方法专利。如果发现药品新的非显而易见的用途, 可以就新用途申请专利。新用途包括新药新用途、老药新用途。这次则应属于发现老药的新用途。
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在瑞德西韦的专利申请请求中如未涵盖用于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时,则武汉病毒研究所可以申请瑞德西韦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专利。获得用途专利后,未经用途专利人授权, 包括药品产品专利持有人在内的其他人不得实施该药品的用途专利。至于武汉病毒研究所申请的用途专利是否能够获得专利权,则需要通过新颖性初步审查,然后通过对专利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进行实质性审查。
三、《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外国专利的便捷途径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是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是对《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补充。PCT规定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PCT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PCT目的是为解决就同一发明创造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时,减少申请人和各个专利局的重复劳动。《专利合作条约》于1970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签订,1978年1月生效,至今已有153个缔约国。中国自1994年1月1日起正式成为PCT成员国,从此中国可以通过PCT途径直接申请外国专利。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受理局、国际检索单位、国际初步审查单位,接受中国公民、居民、单位提出的PCT国际申请。
由于专利权具有地域性,在哪国申请受哪国保护,武汉病毒研究所通过PCT可以向条约成员国申报瑞德西韦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用途专利,在全球主要国家形成专利保护布局。
四、专利交叉许可——降低专利实施成本的利器
关于“交叉许可”的官方定义,2017年3月23日出台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第七条规定:“交叉许可是指经营者将各自拥有的知识产权相互许可使用。”通俗地说,专利交叉许可是一种基于谈判的,在产品或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方拥有专利技术的时候而相互有条件容许对方使用本企业专利技术的协议。专利交叉许可是一种解决专利授权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产品制造商更加便捷地获得专利的使用权,从而降低产品制造和创新的成本。
若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和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各自专利申请都分别通过审查,且双方未签订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则吉利德科学公司及其授权厂家不能在生产的瑞德西韦药品上标明可用于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用途;而武汉病毒研究所及其授权生产商也不得绕过美国公司专利壁垒直接生产瑞德西韦。只有双方通过交叉许可方式在中国境内合作生产制造瑞德西韦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品才是最好的双赢结局。
由于药品用途专利并不禁止医院、医生将药品用于受专利保护的用途,只是禁止其他生产厂家将药品标明用于受专利保护的用途,实际的排他效果相当有效,对产品专利权人制约有限。因此,用途专利是促进双方进行专利合作的重要谈判筹码之一。
五、专利强制许可——关键时刻的终极大招
在双方未能达成专利交叉许可的情况下,若满足法定情形,在特别紧急情况下,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还可以采用“强制许可”这一“终极大招”来强制实施专利。什么是实施专利强制许可?有关法条主要规定在《专利法》第49条、第51条。
《专利法》第49条规定:“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第51条规定:“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实施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
强制许可,又称为非自愿许可,在上述法定情形下,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直接允许强制许可申请人实施专利权人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行政措施。被许可人不必征得专利权人的同意即可实施专利技术,但仍应向专利权人支付适当的报酬。强制许可是一种行政行为,需按照《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程序,以行政裁决方式作出决定,不服行政裁决可提出行政诉讼。
对于本次疫情,可以援引《专利法》上述第49条或第51条规定实施强制许可。强制许可是把双刃剑,虽然可以破除专利壁垒,但是这种行政干预会严重干涉专利权人的权利,对专利权人不公平,且对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国际声誉也有负面影响。1984年我国出台《专利法》就规定了强制许可制度,但是至今未有先例。2005年H5N1禽流感爆发时,社会有过强烈呼吁使用,但最终政府也未批准广州白云山对“特效药”达菲的强制许可请求,而是通过谈判让罗氏公司把药的生产权授权给两家生产企业。本次疫情若非情况特别危急和万不得已,一般不会轻易使用。但强制许可制度实质上也可以作为专利合作的谈判筹码。
六、结论和期许
经过上诉分析可知,从法律层面看,武汉病毒研究所申请瑞德西韦药物用途专利是一个增加与其他专利权人谈判筹码、占据科技高点、保护发明创造、争夺专利主动权的积极举动,是一场在专利领域的“法律战”。
期许:根据日前新闻报道,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对于开展合作已经释放善意,正与中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合作,2月6日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我们期待瑞德西韦能给防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福音。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 © 2020 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 桂ICP备0700146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宁